近日
《遂宁日报》以
“谋篇布局 驶向‘实业兴市’新航道”为题
专访遂宁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红军
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如下:
谋篇布局 驶向“实业兴市”新航道
——专访遂宁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红军
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以实业兴市强根基,引客入遂增活力,奋力把遂宁打造成实力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夯实自身、以投带引、强化保障,助推遂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近日,遂宁观察客户端记者专访了遂宁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红军。
记者:你是如何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
刘红军: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召开后,遂宁产投集团赓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传达学习,并就贯彻落实进行安排部署。根据报告的四大部分进行四次专题学习,确保主题报告的核心要义入脑入心。
报告紧扣“七问”、聚焦“八抓”、围绕“五改”、突出“六加强”四个方面,坚定不移推动遂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报告贯穿大历史观,完美链接历史逻辑和实践指向。报告蕴含“人本主义”思维,完美实现组织价值和个体价值。
记者:产投集团成立以来开展了哪些特色工作?
刘红军:产投集团虽刚刚起步,但我们不等不靠、自我加压、自我奋斗,围绕“为产业而生”“为产业谋事”“为产业育人”的价值追求,瞄准行业引领型、链条填补型、未来赛道型项目,积极谋划布局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生命科学等领域,真正发挥以投带引的作用。累计拜访目标企业53家次,邀请企业莅遂考察38家次,洽谈项目120余次,考察对接各领域项目70余个。9月2日,集团首批燃气轮机、数字人等5个新质生产力项目正式签约。完成25个产业项目立项入库,并同步开展尽职调查。
以组建产业基金为核心,加快打造“产投系”基金群。总规模20.02亿元、首期2.02亿元的兴遂基金已经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与射洪市共同发起的总规模10亿元的昂泰新能源基金已经完成工商注册。
加强队伍建设。2024年下半年基金考试,产投集团从班子成员到普通员工全部参考,通过率达60%。
记者:为更好地落实全会精神,产投集团将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刘红军:产投集团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实业兴市”,锚定“项目落地论英雄”目标,紧盯重大产业项目以投带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主业”,致力于为遂宁打造实力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贡献产投力量。
正视短板谋破局,持续夯实自身,不断提高助力“实业兴市”的精准度。坚持“成年人的本领是逼出来的”的理念,着力解决“思想因循守旧,不学新东西,遇到问题想当然”的问题,努力打造“在外行面前很内行,在内行面前不外行”的学习型团队。坚持“标准答案在天堂,参考答案走四方”的理念,变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延长工作手臂,助力科学决策。珍惜每一次洽谈项目及与行业头部机构学习的机会,争取把项目落下来,并把交流洽谈的企业家、项目负责人、考察学习拜访的对象,转变成集团的专家智库,着力弥补“业务不精,能力不足”的短板。坚持“解决问题就是发展”的理念,多策并举解决直属企业丰发担保集团和鼎泰基金管理公司的困难问题,力争2025年10月实现成工重工项目退出,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变收回的资产为项目落地的基地。
重抓链主提效能,坚持以投带引,不断提升助力“实业兴市”的贡献度。紧扣“五大主导产业图谱”和“大抓招商引资,重抓招大引强”的要求,打开思想解放“总开关”。坚持“没有大项目、好项目做支撑,增长稳不了,后劲强不了”的理念,加强与知名投资机构、中省国有企业、私募基金、各类社会资本等合作,努力构建“引进链主企业—生成大项目—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打造产业基地—促进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力争在2025年与区县(园区)一起引进50亿元项目2个。坚持“大”和“小”只是相对概念,既追求大项目的“顶天立地”,也追求“小巨人”的“众星捧月”。加强与西部成果转化中心、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推动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遂宁。坚持“喜新不厌旧”的理念,紧盯本地企业服务。每周到市内传统优势企业调研学习,真正把企业家当作“自家人”,做企业和企业家的朋友,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更好地助力遂宁本地企业发展。
自我加压强保障,构建基金丛林,不断增强助力“实业兴市”的支撑力。坚持可持续思维,加快构建“产投系”基金群,确保2024年12月底完成射洪昂泰新能源基金和四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组建;2025年完成3只基金的组建工作。2025年1月底完成20亿兴遂母基金首期2亿元的到位;8月底与省级母基金共同组建2亿元遂宁子基金;9月底与龙头企业共同组建规模1亿元商业化基金。以兴遂基金为抓手,加强与区县的联动,一起组建若干支SPV基金,共同助力重大项目落地区县,形成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格局。坚持“带着银行一起看项目”的思维,开辟多元化融资路径。在讲好项目包装故事、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的同时,推广项目“投贷联动”模式,构建与金融机构风险共担机制。坚持“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行”的理念,增强自身硬实力。学习借鉴达州振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州高新科创)产业类AA+的创建经验,力争产投在2025年8月底前成功创建产业类AA+。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